2005-10-28

李志薔《台北客》

讀這本書,除了《台北人》,我還聯想到馬奎斯的《異鄉客》,寫流落在歐洲的拉丁美洲人的生活。當然《台北客》比較親切,貼近我的世代。像「Sho-Ryu-Ken!」以及中共試射飛彈時我正在金門服役..等等。

三本書的交集是鄉愁。

說也奇怪,我是個台北人,怎麼讀《台北客》也感到鄉愁?原來書中的鄉愁與其說是地理的,不如說是心理的--心理的鄉愁。由於台北一方面光鮮亮麗,另一方面卻腐敗墮落,小說人物在複雜的環境受挫仍保有天真。當他們的簡單願望無法達成,只能憑藉記憶得到一點光明、一點救贖。記憶帶著他們返鄉。

初讀本書覺得有未竟之處,小說人物缺乏自我實現,以致讀時有落寞之感。以《奧德賽》模式而論,尤里西斯返鄉,想歸復到過去,身體必須前進,掃除冒險途中的阻礙方能回家。志薔說書中的人物都只是凡人,其實自我實現並非英雄的專利。

《異鄉客》中有一篇,一家人在老家有船塢與船,在城市兩個小孩受限於公寓裡。他們努力向父母爭取買了小船置於房間,把所有燈泡轉開讓光流滿屋內得以行舟,達成自我實現。

後來發現,志薔收尾的方式相形沉重,刻意讓每篇小說最後以一種特寫的意象停格,留給讀者持續發酵的思考空間。

沒有留言: